昭君怨·赋松上鸥
杨万里〔宋代〕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里在诚斋饮酒,忽然见一只鸥鸟飞来,停在松枝上,片刻后又离去。我见此情景颇有感悟,于是写下这首诗。
偶尔听见窗外松树上传来扑扑的振翅声,便知是鸥鸟来此夜宿。连忙叮嘱孩子们莫要高声喧哗,生怕惊扰了它。
没一会儿,鸥鸟竟突然振翅远飞,不知落向了何处。鸥鸟啊,我早已向朝廷递了请求,决意辞官归隐了。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已而:后来。
扑鹿:状声音。张志和《渔父》:“惊起鸳鸯扑鹿飞。”
稚子:幼子;
赏析
《赋松上鸥》是一首咏物词,词中借沙鸥寄情,字句间藏着细腻心绪与人生况味。
上片写作者静坐书室时的意外之喜:忽闻松梢传来“扑鹿”声,凭经验便知是沙鸥来宿。“偶”字点出意外,“扑鹿”为象声词,摹写飞鸟振翅之音。这十二字未加渲染,看似平铺直叙,却暗衬环境之静,又勾勒鸥鸟动态——读者虽未亲见,却能想见作者凝神谛听的模样,也似听到鸥鸟抖翅的声响,足见字句经悉心锤炼,极为传神。待察觉沙鸥来宿,作者满心欢喜,忙示意玩耍的稚子勿要喧哗,生怕惊扰了它。“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两句,既显露出对沙鸥的珍爱,也为词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莫”与“恐”二字,将这份喜爱写得真切。
下片
创作背景
本词是杨万里辞官归隐家乡江西吉水时的作品,题目《赋松上鸥》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词。小序交代了鸥来复去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感而赋之”一句,则说明写作动机。
参考资料:完善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第186页 .
2、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14.3 :299-300 .
简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静坐书室,意外地听窗外松树上有沙鸥前来投宿,十分惊喜;下片写鸥鸟远飞,词人不免怅然若有失,进而将鸥鸟人格化,与之沟通思想,借以抒发心志。这首词语言通俗,笔致灵动,借沙鸥写词人绝意官场、愿与沙鸥为盟的心志,带有诚斋体的幽默风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4975篇诗文 ► 260条名句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宋代〕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宋代〕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