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如今正值战乱,道路时通时断,江山的景象也日渐冷落萧条。
我这般苟且偷生、四处漂泊的老人,至今已历经三朝兴兵平叛。
归梦里风狂雨骤,天色昏暗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云层厚重,也望不见远方流淌的黑水。
我的魂魄至今仍在楚地飘游,未能返回长安。罢了罢了,不必再作楚辞来招引魂魄了。
注释
时:有时。通塞:通畅与阻塞。
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晋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日:每天,一天天地。
寂寥:冷落萧条。
偷生:苟且求活。
唯:独,仅,只有。
这首五律以“四、二、二”的精巧结构铺展情怀,将现实的沉郁、梦境的险恶与内心的感叹层层交织,既深刻抒发了战乱中的去国怀乡之痛,又借典故暗寄忧国忧民之情,意蕴厚重。
全诗开篇聚焦现实境遇,战乱未平,时断时续的纷争让道路时通时堵。百姓难以安身立命,田园日渐荒芜,曾经鲜活的江山也愈发冷寂萧条,毫无生气。尽管讨伐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已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诗人却仍只能避地偷生,在西南的穷山恶水间衰老漂泊。感时伤世的忧思与去国怀乡的愁绪交织,最终凝结成梦。
即便入梦,诗人的梦魂也未曾得片刻轻松,梦境竟与现实般艰险。梦魂欲飞越楚地青郁的枫林,却遇急雨裹挟着灰蒙蒙的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四年(768—769年)间。杜甫已近迟暮之年,身多疾病,受尽了流离漂泊之苦。此时,诗人漂泊湖湘间,流落屈原当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时时萦绕着屈原的形象。在湘南这偏僻荒凉的南蛮之地,诗人更是归心似箭。于是作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