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晏殊〔宋代〕
云幕无多斗柄移,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抒发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感慨。诗中的“云幕无多斗柄移”描述了夜空中的星辰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鹊慵乌慢得桥迟”则形象地描绘了乌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但进展缓慢,似乎在暗示相会的艰难和不易;“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则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是有志填平银河,牛郎织会相会的时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冯煦《蒿庵论词》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85篇诗文 ► 316条名句
无题
晏殊〔宋代〕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宋代〕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怎奈向 一作:奈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