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云山记

王夫之 王夫之〔清代〕

  湘西之山,自耶姜并湘以东,其复数十,以北至于大云。大云之山遂东,其陵乘十数,因而曼衍,以至于蒸湘之交。大云之北麓有溪焉,并山而东,以汇于蒸。未为溪之麓,支之稚者,北又东,其复十数,皆渐伏而为曼衍。登小云,复者皆复,而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湘之交,遂逾乎湘。南尽晋宁之洋山,西南尽祁之岳侯题名,东尽耒之武侯之祠,东北尽炎帝之陵,陵酃也,北迤东尽攸之燕子巢。

  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为轮囷,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澓,有孤袅,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万顷,有夕灯烁素悬于泱莽。山之观奚止也。

  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视岳不三十之一也。岂啻大云、岳之视,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曼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系乎大云而小者,大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大云 ,而以小云为别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脰,皆高柯丛樾,阴森葱蒨。陟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登之,不倦。友人刘近鲁居其下,有高阁藏书六千余卷,导予游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西岸的山,从耶姜山平列在湘江东岸向前延伸,连绵不断的高山有几十座。耶姜山向北延伸到大云山。大云山的山势接着向东延伸,山陵连绵有十几重,由此蔓延开来,一直到达蒸水与湘水交汇的地方。大云山的北面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流,沿着山势向东流淌,最终汇入蒸水。在这条溪流尚未形成山麓的地方,那些细小的支流,有的向北又折向东,重叠有十几重,都渐渐低伏并蔓延开来。登上小云山,可以看清重叠山峰的重叠层次,也能看清连绵不断的互相连接的群山,方圆有八十里,一直到达蒸水、湘水的交汇处,便越过湘水。往南一直到晋宁的洋山,往西南一直到祁阳有岳侯题名的地方,往东一直到耒阳的武侯祠,往东北一直到炎帝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明亡后,王夫之举兵抗清失败,为南明桂王行人,后随瞿式耜坚持抗清。瞿亡后,他决心隐遁,辗转于湘西及郴、永、涟、邵等地。自康熙三年(1664年)起,作者多次游小云山,此文即游后所记。

参考资料:完善

1、 倪其心等选注.中国古代游记选.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1月.第542页

赏析

  全文开篇即从宏观视角切入,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湘西群山,精准点明大云山的地理位置与山脉走向,进而聚焦小云山,以“方圆八十里,扼于蒸湘之交”之笔触,勾勒出其巍峨壮阔、连绵起伏之气象。而这般壮丽景致,唯有亲身登临小云山之巅,方能一览无余。诚如作者笔下所绘:“登临小云山,蜿蜒曲折皆入眼帘,广袤山势尽收于心间。”至此,游者为小云山的所处位置的特殊而为之叫绝。

  作者在文中以浓墨重彩描写小云山脉向四方延伸的情景,以及登上小云山远跳所见到的无限风光:“天字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此景,宛如一幅辉煌壮丽的画卷,展现出一个超然物外的世界。宇宙之澄澈浩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小云山记》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先写群山再引出小云山,然后,着力写小云山上的鸟瞰群山,从而说明小云山的奇特动人之处。小云山本不属名山之列,但这篇记述小云山的游记却写得很有特色。作者并不拘于一处之景和一时所见,而是凭着自己热爱家乡山水之情和多年游山的感受,跨越时空界限,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记叙描写,盛赞小云山之胜。文章结构简洁,章法严谨,构思精密,笔致奇诡。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1509篇诗文 ► 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狼子野心

纪昀 纪昀〔清代〕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施闰章〔清代〕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泜水

郑燮 郑燮〔清代〕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