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天刚亮我就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妆容打理妥当后,心里却不由得迟疑徘徊。
古时候,有人不惜花费千金,只为博得美人展露笑颜,而陛下仅凭一纸诏书,就能轻易将我召入宫中吗?
注释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完善
唐太宗曾下召让徐惠去见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她因此献了这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见后大悦,怒气一下子全消了。
参考资料:完善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妆殿答太宗》)是她屡拒太宗传召时所作,在强调“后妃之德”的时代里,格外难得地彰显了作者的“女儿性”,满是灵动意趣。
诗开篇“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未着一字描摹梳妆细节,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姿态跃然纸上,笔力尽显。按封建礼教倡导,后宫妃嫔得君王宣诏本应欣然应命,柔顺无违,可徐惠偏反其道而行——妆容打理妥当后,非但不即刻赴召,反倒在镜台前徘徊流连,似有意逗引君王。待君王或许因等待生怒,她早已料及,借“千金买笑”的典故巧设反问:“古人需耗费千金,方能博得美人一笑,陛下仅凭一纸诏书,便能轻易将我召来吗?”
这一问不仅巧妙平息了君王可能
《进太宗》是一首五言绝句。该诗生动描写了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笔调活泼,带有戏谑之意。此诗表现了徐惠的自尊,展现了徐惠与太宗之间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帝、妃生活的另一面。这首诗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委婉地展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颇能见其地位之坚固和性格的执拗,其中亦颇有微讽之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