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晚霞映照着水面,岸边遍生拒霜花。晨露未晞的芙蓉花瓣,愈发娇嫩欲滴。成片的芙蓉花竞相绽放,灿若锦绣,密如屏嶂。日影流转,层层叠叠的花影亦随之变幻。南天旷远,我独自伫立在萧瑟西风里。
夕阳斜晖洒满古道,满眼秋色,竟比愁绪更浓。宫中诸多佳丽,对镜懒妆。即便添上艳红,在芙蓉花前也难争艳,自愧弗如,唯有满心失意与懊恼。芙蓉花期虽短,易遭凋零,但其秀丽风光,却无穷无尽。
注释
婆罗门引:词牌名,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暮霞:晚霞。
木芙蓉:即芙蓉花,又名拒霜花。
步障:屏幕。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
该词应作于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后至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高宗卒之前,是宋高宗与宋孝宗宴饮时,赵昂应高宗之命而作的一首应制词,命以咏“拒霜”。高宗看后很高兴,不仅赏赵昂许多银绢,且让孝宗给赵昂升了官。
参考资料:完善
据陈藏一《话腴》记载,赵昂早年曾在临安府学求学,后因仕途不顺、失意无聊,便弃文从武,投身禁军,最终得以升任御前应对之职。一日,他随宋孝宗(南宋人因孝宗陵寝为永阜陵,故尊称“阜陵”)前往德寿宫觐见宋高宗(高宗庙号“高宗”,后人称“高庙”,退位后居于德寿宫,宋人亦常以“德寿”代称)。宴席间,高宗询问孝宗,张抡之后擅长应制之作的臣子是谁,孝宗以赵昂应答。高宗凝视赵昂许久,得知他曾是儒生,便命他赋一首咏拒霜的词作。赵昂先奏明所用词牌为《婆罗门引》,又禀明词作立意,获诏自述梗概后,当即赋成并呈进,这首应制咏物词便是流传至今的《婆罗门引·拒霜》(拒霜即木芙蓉,亦名地芙蓉、木莲)。高宗阅后大加赞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