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
陶渊明〔魏晋〕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葵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能,止能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住在城郊,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十分惬意。
没事就坐在高大树木的浓荫下休憩,散步也只在自家柴门范围内,不扰外境。
最美味的莫过于园子里亲手栽种的葵菜,最让人舒心的,便是能享受稚子绕膝的天伦之乐。
这辈子向来离不开酒,一旦停饮就会心里烦闷。
晚上不喝酒便难以安睡,早上不喝也会起得迟滞。
其实也天天想着戒酒,可总觉得停了酒就会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以前只知道戒酒会让人不快乐,却不知道戒酒藏着诸多好处。
早该明白戒酒是件好事,直到今天才真正与酒彻底绝缘。
从今往后就一直这样坚持戒下去,愿这份决心能像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为陶渊明闲居时所作,当时陶渊明三十八岁。此诗与《和郭主簿二首》创作时间相近。这时陶渊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见优裕的底子。估计是亲人再三劝其戒酒,陶渊明也“决心”戒酒,便写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2、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赏析
陶渊明嗜酒如命,辞官守穷皆可为之,唯独不能一日无酒,饮酒是他毕生最大的嗜好。戒酒对他而言本是极为煎熬的事,但他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在《止酒》一诗中既道出对酒的深切依恋,也表明了戒酒的决心。全诗每句皆嵌一“止”字,读来风趣十足,满含民歌的清新情调。
这首诗的核心意旨并不难懂,本质是因饮酒伤身而决意“止酒”(戒酒)。但诗中“止”字的释义却颇具巧思与争议,若全按“停止(戒除)”解读,“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四句便难以说通。原来“止”在古文中另有“停留于、安于”之意,这四句实则是说陶渊明乐于停留在高树荫下、柴门之内,沉醉于园葵的美味与稚子承欢的天伦之
简析
《止酒》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六句叙写淡朴生活及天伦之乐;次六句抒写酒之不可止;接着四句为过渡,似一劝一答;末四句说明止酒利身,直至成仙。全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诗人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 1327条名句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
陆机〔魏晋〕
碎碎织细练,为君作褠襦。
君行岂有顾,忆君是妾夫。
昔者得君书,闻君在高平。
今时得君书,闻君在京城。
京城华丽所,璀璨多异端。
男儿多远志,岂知妾念君。
昔者与君别,岁聿薄将暮。
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
湛露何冉冉,思君随岁晚。
对食不能飧,临觞不能饭。
内顾诗二首 其一
潘岳〔魏晋〕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
芳林振朱荣,渌水激素石。
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
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
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
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
引领讯归云,沈思不可释。
时运·其二
陶渊明〔魏晋〕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潭 一作:泽)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人亦有言 一作:称心而言;称心易足 一作: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