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秦观 秦观〔宋代〕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塘边的春天,究竟回到了何处?满眼都是飘落的花瓣、飞舞的柳絮。孤寂的客馆里静悄无人声;我从梦中惊醒,梦里那条月光下的堤岸归途,却已断了踪迹。满心无措,满心无措,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
梦断:梦醒。
无绪:没有兴致。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德明,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3
2、 韩文宁.《经典古词100首》.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85

赏析

  这首词的开篇两句,道尽作者对春光消逝的叹惋。“池上” 这一问陡然生出,满含惋惜、无奈与迷茫。随后作者描摹漫天 “落花飞絮”,场景同样围绕 “池上” 展开,这些纷飞的落花与飘絮,纷纷扬扬洒落池面,伴着流水渐渐远去。面对这般景象,多年谪居漂泊的秦观,心中自然涌起无尽春愁。这份 “春愁” 已不似某些婉约词人笔下的闲愁,此时他心中的愁绪,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慨叹,更有对功业无成、生命渐至尽头的无尽悲凉。​

  “孤馆”“梦断” 两句,恰是这种悲凉的写照。“梦断” 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所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惊醒时刹那间的所见。从后文可知,作者醒来时刚至 “五更”,天色微明,“悄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末作者谪居郴州之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姚蓉,王兆鹏.《秦观词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98

简析

  词中“池上”二句写白昼所见之景。以“春归”二字暗中反衬人不归;“落花飞絮”在通常的伤春意绪之外,别有遭际坎坷的身世之叹,感慨系之。“孤馆”二句叙写旅舍冷清、寂寞的环境,以及梦中所见。“月堤归路”是此词的重心,承起拍中的“春归”,点明词的主旨,进而完成了结构上由“春归”而及“人归”的过渡,章法谨严。“无绪”三句是抒情。“帘外”句既是以景结情,又交待了梦醒的原因。全词绘制出一幅无情无绪的孤馆夜雨图,抒发了词人凄凉的旅途感怀及思归的意绪,凄婉悲怆,不胜其情。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64篇诗文 ► 40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忆王孙·赏荷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贺铸 贺铸〔宋代〕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