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唐代〕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汉武帝曾在昆明池操练水军,战旗迎风招展,鼓声震彻四方。
昆明池中那尊织女石刻,空对着良夜美景;唯有巨大的石鲸,在雷雨交加、秋风萧瑟时仿佛仍在舞动。
波浪起伏间,菰米丛聚如乌云,莲子已经结出莲蓬,粉色的莲花花瓣纷纷坠落。
我多想化作飞鸟,在秦中大地的天空自由翱翔;可现实偏偏将我困在清冷的江边,默然垂钓。
注释
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
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
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
创作背景
从天宝五年(746年)到天宝十四(755年),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年,可是他“尝困于衣食”,生活极其艰难。自公元751年始,唐王朝在“天宝战争”中屡次战败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国力,边疆失守,府兵制瓦解激化内外矛盾。杨国忠以败为胜,朝野怨声载道。杜甫亲眼目睹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局面。此时,杜甫回想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的情景,在伤感中写下《秋兴八首》诗篇,“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之句,正是杜甫当年生活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他感叹自身经历及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因而在创作了《秋兴八首》诗篇,此诗为其中第七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这首诗借昆明池的历史与景物追忆长安盛景,以汉武旌旗、石鲸动风、织女映月等意象,勾勒出昔日国力鼎盛时的壮丽图景,菰米沉云、莲房坠粉的描写则衬出物产丰饶。尾联以关塞鸟道的险远与江湖渔翁的孤寂对照,既暗合盛景不再的怅惘,又通过今昔反差,让对往昔盛世的追忆更显深沉,于景物铺陈中藏着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41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哭李商隐
崔珏〔唐代〕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