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香菱咏月·其一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
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山野中的过客见了,却添了愁绪不忍细看。
翡翠装饰的楼阁边,悬着如玉的明镜;珍珠串成的帘幕外,挂着似冰的银盘。
如此美好的夜晚,何必点燃银色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

注释
寒:寒冷。
团团:团圆。
悬:悬挂着。
良宵:美好的夜晚。
晴彩:辉煌的光彩。

赏析

  这是香菱创作的第一首咏月之作。

  作为初学写诗的起步之作,这首诗在表现技巧上明显颇为稚嫩笨拙。恰如宝钗评价的那样,“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黛玉的点评则更为细致明了,“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所谓 “意思却有”,大致是说这首诗紧扣咏月主题未曾偏离,还能借助形象化的语言与比喻等手法刻画月亮的模样。但它的不足也正集中在 “措词不雅” 与思路受限等地方。

  诗的首联描绘了寒秋之夜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借吴刚月中伐桂的古老传说,暗合当下桂香弥漫的晚秋时节。但除了此处略有意蕴外,其余诸如以 “皎皎” 形容月色、用 “团团” 描摹月形,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香菱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原名甄英莲,乃姑苏阊门城外十里街仁清巷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儿。此诗为其咏写月亮作。

简析

  《香菱咏月·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为学步的开头,技巧非常稚嫩。诗的首联用吴刚伐桂这一传说,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颔联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颈联对偶精切,多用譬喻,有些辞藻堆砌;尾联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首诗有些幼稚和蹩脚,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使诗歌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68篇诗文 ► 88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高鹗 高鹗〔清代〕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孤花片叶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赠友

文廷式 文廷式〔清代〕

万感中年不自由,角声吹彻古梁州。荒苔满地成秋苑,细雨轻寒闭小楼。
诗漫与,酒新蒭,醉意世事一浮沤。凭君莫过荆高市,滹水无情也解愁。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