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聚又离别,这般匆忙从不是偶然。两年间,我已踏遍了楚地的山川。只愿痛快饮酒,来答谢眼前这大好风光;别让离别的歌调,从管弦乐器中奏响。
碧绿的荇藻像丝带般环绕岸边,荷叶如青钱般点缀湖面;东湖的春水一片澄澈碧绿,一直连到天边。明天我就要放棹向东归去,到了后天夜里,我思念你的时候,月光该会洒满整艘船吧。

注释
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风月:指美好景色。
莫放:莫唱,莫奏。
管弦:泛指乐器。
萦(yíng):围绕。
绿带:水生带状绿色荇藻类植物。
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创作于同一时期,二者主旨相近,但此词更侧重于抒发离别之情与对频繁调任的不满。同时,由于采用小令体裁创作,其风格格外含蓄隽永,体式既规整又流畅优美。两年间,作者因频繁调任内心满是抑郁,险恶的官场风波,让他难以实现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如今又恰逢与友人分别,更让人心中难安。开篇借相聚离别生发感慨,直白中暗藏曲折,抒发了作者对频繁调任的不满与牢骚。

  开头两句,借相聚与离别的场景生发感慨,直白里带着婉转,道出自己对频繁调任的不满与牢骚。从淳熙三年到五年这短短两年间,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辗转于如今的江西、湖北等地,整日奔波劳碌,根本没来得及做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淳熙四年被召,淳熙五年春天的时候离开豫州,写了此词。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满腔怒火。

参考资料:完善

1、 《辛弃疾词文选注》注释组.辛弃疾词文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06月第1版:266-267

简析

  这首词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吐露了词人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词人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两年之内走马灯似的调迁,既无法实现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又苦于宦海风波的险恶,心情本已十分抑郁。眼前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故有“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之句,姑且对景痛饮以遣离愁而已;换头三句,承“风月”而来。春光明媚,翠色扑人,无奈分襟在即,则此乐景又反使人增加惜别之情。全词感情真实,造语质朴,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置于一处抒写,并照顾到景物的衬托,颇见艺术匠心。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苏轼 苏轼〔宋代〕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苏轼〔宋代〕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秦观 秦观〔宋代〕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