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风函谷应诏

徐惠 徐惠〔唐代〕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从函谷关吹起,凌冽的寒气惊动了河山。
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
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
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注释
函谷:关名,古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劲气:《初学记》中又作“朔气”,凛冽的寒气。
偃(yǎn)松:常绿小乔木,分枝很多,大枝伏在地面上,末端斜面向上,针状叶,雄花黄色,雌花紫色,球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
二陵: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西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有两山,相距三十五里,又称二陵,南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徐惠的《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雄关的秋风、山河的朔气,千岭的偃松、古陵的风雨,广隰的低云、重关的落日。诗人意在大肆地渲染着函谷关的萧飒秋景,格调古朴深沉,充满了浓郁的男子气概。中间着力使用“愁”,“惨”二字,渲染了秋天寒冷而肃杀的悲慨格调。末句“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一首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作为一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性,徐惠的诗作多数与宫闱题材有关,唯独此篇与众不同。此诗省净而气度雍容,起笔高扬,富于气势。正如苏者聪先生评价的那样:“自拔于陈言之外,别出机杼,而为耳目一新之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秋风函谷应诏》作于贞观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当时唐太宗亲征高丽,率大军从长安前往洛阳,再到定州,经过函谷关时,徐贤妃应诏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57 .

简析

  《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意在大肆渲染函谷关的萧飒秋景;尾联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这首诗境界弘大、气势雄浑,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函谷关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一首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徐惠

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6篇诗文 ► 5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李白二首·其一

杜甫 杜甫〔唐代〕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叹水别白二十二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结客少年场行

李白 李白〔唐代〕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