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姜夔〔宋代〕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日池塘边,火红的枫叶正一片片飘落。我总乘着小船,伴着天边浮云四处漂泊,在这江南水乡辗转流离,终究是身不由己。想起我与她曾经的恩爱缠绵,想必她正一夜复一夜地牵挂着我,早已愁肠百结。
注释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豆叶黄》《阑千万里心》。通常由31个字组成单调小令,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五平韵,句句用韵。
冷红:指枫叶。
绸缪:指感情缠绵深厚,不能分解。
吟鸾:古人常以鸾凤喻夫妇。此指作者的妻子。
参考资料:完善
1、
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 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559.
2、
刘斯奋译著. 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姜夔·张炎[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 ,109.
创作背景
宋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他的四世孙彭大雅,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出使北方,卒后追谥忠烈。白石回到故乡,秋日登上彭氏小楼,感叹自己飘零的身世,忆念远方的亲人,写下《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这首词作年不可考,从“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的词意看,大约作于姜夔的中晚年。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仲联主编.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83-384.
简析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是写秋日登彭氏小楼的情景。词的首二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接着叹息自己为生计所迫,或寄人篱下,或辗转远游,过着不能自主的生活;后二句由感喟身世而转到怀人,并料想亲人也在惦念自己,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思念。全词以景含情,气氛凄冷,将人引入一个幽微的境界,巧妙地将词人的身世感叹与怀人情愫绾合起来。
赏析
姜夔的《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以秋日登楼为契机,将羁旅之愁与怀人情思熔铸于短短五句,相较于同调词作更显超妙,既延续了白石词“气体超妙”“野云孤飞”的特质,又以凝练笔触写尽深挚情意,堪称羁旅词中的佳作。
词作开篇便以写景造境奠定凄冷基调,“冷红”二字堪称炼字妙笔——霜后绯红的枫叶在肃杀秋风中飘落秋塘,“冷”字不仅状写秋景之清寒,更将词人凄凉的身世之感移情于物,这也是姜夔词作的典型特色,其《扬州慢》《踏莎行》等名篇中,“冷”字常以通感形式出现,让意象承载深厚情愫。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句法新颖脱俗,不直白言自身如行云飘泊,反而说与行云同乘一舟,既贴合词人终身未仕、行踪无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39篇诗文 ► 550条名句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宋代〕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对酒
陆游〔宋代〕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除夜
戴复古〔宋代〕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