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曾巩〔宋代〕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志之士固然需要等待时机,显露才华和隐居沉默,都不是随意而为的。
诸葛亮在尚未出名之时,安居于隆中的田园之中。
出山是因感动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君臣之间如鱼得水,相辅相成。
他在偏僻的蜀地开创事业,立志匡扶汉室,使国家重归正统。
差一点就成就了中兴汉室的大业,率军兵临秦川,试图复兴汉朝。
他一生被人称许,唯有将他比作管仲和乐毅才足以彰显其贤能。
人才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但诸葛亮的才华与声誉,绝非空穴来风、徒有虚名。
注释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固:
简析
这首诗以 “志士待时” 点明贤才显隐皆非偶然。诗中聚焦诸葛亮,写他微末时隐居隆中躬耕待势,因刘备三顾而出山,君臣如鱼水相得;后在蜀地开创基业,立志扶正九鼎、恢复汉室,中兴大业将成时兵临秦川。又提他生平自比管乐贤才,末句以 “自得岂虚传” 收束,肯定其才德与功业绝非虚名,字里行间满是对诸葛亮雄才与志节的敬重。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527篇诗文 ► 375条名句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兼 一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