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以成咏应制
崔元翰〔唐代〕
新藤正可玩,得地又蓬时。
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
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
怀贤劳永叹,比物赋新诗。
聘丘园,访茅茨,为谢中林士,王道本无私。
注释
①蕤ruí:指花。
②榛zhēn果木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互生,圆卵形或倒卵形,春日开花,雌雄同株,雄花黄褐色,雌花红紫色,实如栗,可食用或榨油。
③兔丝: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④丘园:指隐居高人。
⑤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
⑥中林士:在野隐居的人。
简析
《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以成咏应制》是一首杂言古诗。此诗通过对新藤生机勃勃、得地逢时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贤才的向往与赞赏。新藤密叶交织,绿蔓垂紫花,沐浴朝光、含露滋润,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其生命力与美好姿态;诗中将其与宫殿、桂树、莲池等高贵之物相比,强调其虽生于幽谷却不应被埋没,反衬出贤才应得赏识与重用的主题;最后表达诗人愿聘访贤士于山林茅屋,强调王道无私、贤才应被发掘与重用,全诗以物喻人,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寄寓了深厚的政治理想与人文情怀。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6篇诗文 ► 38条名句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唐代〕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老将行
王维〔唐代〕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夺得 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苍茫 一作:茫茫)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大将 一作:天将)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