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归阻雪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雪阻断了行程,我滞留在宛地,日暮时分唯有遥望洛阳。
放眼四周,尽是苍茫旷野,故乡的山河却不知在何方。
村中一缕孤烟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早已飞至遥远天边。
近处田野、远处山岗皆被积雪覆盖,唯有饥饿的老鹰,仍在雪中寻觅野兔。
我自少年时便研习文墨,潜心诗词歌赋,奈何多次赴京应试,皆未能如愿。
如今实在羞于返乡,只能在归途中彷徨无措。

注释
南归:指诗人自长安归故乡。
滞(zhì):不流通,引申为滞留。
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
京豫(yù):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诗人第二次入长安求仕无成,多次求仕的无成,使诗人羞于还家,只好在这回家的路上徘徊,这首诗是诗人途中行至南阳北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铁民.《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232页

简析

  《南归阻雪》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表达对京豫的回顾、对乡山的渴望,显示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流露出诗人忧郁、冷漠、彷徨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归途境遇为脉络,将写景、叙事与抒情深度融合,层层递进抒发诗人的忧郁怅惘与人生彷徨。

  开篇四句既点明滞留宛地、日暮望洛的时地背景,又借对乡山的渴盼与眼前旷野的苍茫,流露归途的迷茫。一个“望”字道尽对故乡的牵挂与前路的无措,尽显失神之态;一个“莽”字勾勒出旷野的辽阔空寂,更衬得诗人内心的寒凉孤寂。

  中间四句聚焦黄昏雪原的荒凉景致,“孤烟”袅袅暗合诗人的孤独心境,“归雁”远逝反衬自身的滞留无依,“饥鹰捉寒兔”的画面更添萧瑟,而“覆”字凸显积雪之厚,将天地间的苍凉氛围推向极致,处处暗喻诗人当下的困窘处境。

  后四句直抒胸臆,诗人自陈少年研

展开阅读全文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02篇诗文 ► 34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过山村

王建 王建〔唐代〕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思

王维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