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池咏
崔允〔明代〕
秋风揽辔下边城,万里河流绕处清。
樽俎试看酬壮节,壶觞到处迓行旌。
寒骄强弩云传箭,飚转轻车火作营。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里拉着马缰绳走向边城,万里长河环绕着坐骑,一片清朗。
且看宴席之上,正用酒食酬谢那豪壮的气节,带着酒浆,所到之处都在迎接远行的队伍。
寒风中,强劲的弓弩射出的箭像云团般穿梭,轻快的战车如狂风般转动,燃起的火光构成了营寨。
十年间激昂慷慨,腰间长剑依旧在身,登上城楼坦然一笑,傍晚的山峦正横亘在眼前。
注释
揽辔:挽住马韁。
樽俎(zūn zǔ):青铜器。樽,同“尊”。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
酬壮节:酬劳壮烈的节操。
壶觞(shāng):酒器。借
简析
《花马池咏》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诗人骑马行至边城的场景;颔联写边关将士的豪迈与英雄气概;颈联生动刻画出边疆军事活动的紧张与激烈;尾联说十年磨砺的长剑依旧在手,登高远望,面对暮色中的远山,一笑置之。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秋日边塞的壮丽图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对军旅生涯的壮怀。
虎之力
刘基〔明代〕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岳阳纪行
袁宗道〔明代〕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