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慈姥竹

李白 李白〔唐代〕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石缝间的慈姥竹顽强扎根,漫山遍野的枝叶将江岛映照得郁郁苍苍。
翠绿的竹叶在碧江上投下重重叠影,秋风乍起,竹枝轻吟,寒意袅袅萦绕。
我未曾听过龙吟之韵,可这竹箫奏响的声律,却比笙箫合奏更显清妙。
做人当如这慈姥竹,迎风而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莫学蒲草弱柳,一遇秋风便凋零枯槁。

注释
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攒:通“钻”。
虚声:空谷间的回声。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龙吟:竹制笛吹出的声音,指笛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开篇以“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铺叙入笔,既与诗序呼应,又勾勒出慈姥竹从石缝中攒聚生长、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尽显一时一地的风貌气概。“攒石生”三字鲜活凸显其蓬勃生机,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神韵与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堪称全诗点睛之笔,亦是咏竹诗中的绝唱。钱钟书先生曾以“通感”评之,却未能尽述其妙,正如李德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的佳句,此联更合“体物尽性”之道——人人皆有这般感官体验,唯有诗人能细致格物并付诸笔墨。诗句绘景极妙:青翠竹色倒映碧波,令江水更显幽深;风穿竹篁的虚渺之声,早早携来清寒之意。一句写色,一句写声,通过多感官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慈姥竹》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三四句写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五六句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末两句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图景。全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侧面烘托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写人,明面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象征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青萝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晚望

高蟾 高蟾〔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二首

杜甫 杜甫〔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