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苏轼 苏轼〔宋代〕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露气渐寒,烟气转凉,岸边的芦苇早已褪去了花期。天边,长途迁徙的大雁发出凄清悠远的啼鸣,划破秋夜的静谧。银河的清辉洒满夜空,西汉离宫的灯火显得格外黯淡,一声雁鸣刚落,便勾起了对潇湘故地的思念——那里水岸辽远,无人惊扰,食水丰足,自在安宁。大雁俯望着下方无边的平野,犹豫着想要降落,却终究像从前那样,被一丝风吹草动惊扰,振翅远去。
我始终坚信,万里之外的衡阳回雁峰,才是大雁最好的归宿。可有谁能托鸿雁,将我的书信送往遥远的他乡?纵使相隔万里,我也相信,鸿雁定能历经艰辛,将这份牵挂送达。月明之夜,传说中仙人正抬手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祈求长生。而石头城下,寒冷的江水中,月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八月中旬,苏轼陪同王益柔从金陵(今江苏南京),经真州(今江苏仪征),去南都(今河南商丘)。在去真州的路上,苏轼触景生情,思念暂住金陵的妻子,因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

赏析

  这首词以“咏雁”为表,“抒怀”为里,借景抒情、咏物喻志,既贴合苏轼黄州时期的创作特色,又深层传递其心境、志趣与人生感叹,是将个人情志与价值取向融入物象的佳作。

  上片以秋夜南归之雁为核心意象,暗合苏轼终得归宿的愉悦心境。开篇“露寒”“烟冷”“蒹葭老”勾勒出苍劲的深秋图景,“天外征鸿”的“寥唳”啼鸣,既衬出秋夜清寂,更隐喻自身历经困顿后清高归来的舒畅。随后,“银河秋晚”“长门灯悄”的背景下,一声雁鸣牵出对“潇湘”乐土的眷恋——那里岸阔人静、菰米充足,恰是雁的理想归宿,亦暗指苏轼艰苦的黄州岁月终将落幕,重返朝廷的机遇已然临近。结尾四句转而写雁归途中的小风波:仪真平野的辽阔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词人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下片写鸿雁传书,寄寓妇女思念征人之情,以反衬词人忠君的一番苦心。全词借景抒情,以鸿雁自况,实是抒发词人心境、志趣、感叹,隐含他应诏回朝效命的心愿。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赵佶 赵佶〔宋代〕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