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史·节选

《二十四史全译》〔近现代〕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少读《礼》至《中庸》,顿悟性命之理,绩文日进。高宗时在扬州,庶事草创。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后为太常博士。

  上疏乞收人心,纳谋策,安民情,壮国威。又论国家再造,一宜以艺祖为法。绍兴四年,苏、湖地震。兴祖时为驾部郎官,应诏上疏,其言朝廷纪纲之失,为时宰相恶,主管太平观。

  起知广德军,视水原为陂塘六百余所,民无旱忧。知真州。州当兵冲,疮痍未瘳。兴祖至,请复一年租,从之。明年再请,又从之。自是流民复业,垦辟荒田至七万余亩。

  徙知饶州。是时秦桧当国,谏官多桧门下,争弹劾以媚桧。兴祖坐尝作《论语解·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卒,年六十有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年轻时研读《礼记》至《中庸》篇,顿然领悟了天命与人性本质的道理,此后文章水平日益提升。宋高宗赵构在扬州时,国家各项事务刚处于草创阶段,洪兴祖被皇帝召来面试,授任秘书省正字,后升为太常博士。

  他上奏章请求收拢民心、采纳计策、安定民情、增强国威。又讨论国家重建之事,认为首先应当效法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法。绍兴四年,苏州、湖州发生地震。当时洪兴祖任驾部郎官,响应皇帝诏令上书直言,指出朝廷法度存在的缺失,因此被当朝宰相忌恨,被贬去主管太平观。

  后来他被起用为广德军知军,考察水源修建了六百多处池塘,使百姓免受干旱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洪兴祖是南宋忠直官员,学术上悟透性命之理,政事上主张效法太祖、收拢民心。任职地方时修水利、免租税,推动生产恢复;因直言朝廷法度缺失触怒权臣,遭秦桧打压流放。其生平体现士人忠直品格与务实治绩,结局折射南宋权相专政的黑暗。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毅力

梁启超〔近现代〕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省

佚名〔近现代〕

  范仲淹夜寝时,必省日间之事。所为善,则熟寐;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