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田宽广难耕种,野草高高长势旺。莫念远方人,惆怅心惶惶。
大田宽广难耕种,野草深深长势强。莫念远方人,惆怅心怏怏。
俏儿惹人怜,扎着小发辫。才隔几日不见,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释
无田(tián)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耕种。甫田(tián),大田。
莠(yǒu):杂草;狗尾草。
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忉忉(dāo):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怛怛(dá):悲伤。
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分歧颇大。旧说中较流行的有刺君主(如齐襄公、齐景公、鲁庄公)、刺奇童无成、劝人勿厌小务大或戒学者及时进修等;今人则提出初耕祷神歌、劝慰离人勿徒劳相思、妇人念征夫、少女恋少男等新解。各家皆有依据,但相较之下,“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说法,更贴合诗篇的文本原意。
诗的前两章以写实笔法展开,采用重叠句式,仅更换四字,核心意涵却高度一致。开篇“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直陈其事:因丈夫远在他乡,家中缺乏劳力,原本该长庄稼的大田尽被野草占据,荒芜一片。诗人望着这般景象,满心忧戚,脱口而出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则是思极生怨的反语——说“不要
古今学者对《齐风·甫田》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刺齐景公、刺鲁庄公、刺奇童无成、戒厌小务大、戒学者及时进修;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