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清代〕
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橦树,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据层岩,积石嵌空,奇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知其名,四时一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到达石涧,涧水两岸有古老的松树和杉树,树干粗得需十个人才能合抱,高度不知有几百尺。修长的枝干触碰云霄,低矮的枝条轻扫潭面,有的像木棉树,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龙蛇游动。松树下有很多灌木和萝茑这类藤蔓植物,叶子和藤蔓交错缠绕,遮蔽了日月,光线照不到地面。北边靠着层层岩石,堆积的岩石中间有空隙,奇特的树木和奇异的花草覆盖在岩石之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些草木不知道名字,四季都是这样的景象。
注释
抵:到达。
涧:山间流水的沟。
戛云:上摩云霄。
橦:古书上指木棉树。
萝茑: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
创作背景
《白氏草堂记》是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于1804年创作的篆书长卷,现藏于日本。该作为六条屏墨迹,每屏纵180余厘米,横46厘米,节录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描绘庐山草堂周边自然景致,系邓石如晚年代表作。
简析
《白氏草堂记》聚焦石涧景致,写两岸古松杉需十人防抱、高触云霄,树形或如木棉、或似伞、或若龙蛇,低矮枝桠轻扫潭面。松树下藤蔓交错遮日,北边岩隙间覆奇树异草,绿荫浓密、红果满枝,四季景致皆然。笔墨细腻鲜活,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尽显草堂周边的生机与野趣,读来如临其境。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袁枚〔清代〕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镕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證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