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
朱熹〔宋代〕
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
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
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
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越王城下,湖面碧波荡漾,此时我来到福州西湖观赏美景,这种快乐与众人是一样的。
满目皆是接天的荷花荷叶,仿佛永驻这盛夏时光;转眼西风掠过,黍稷稻梁飘香。
湖光尽头,天际寥廓无垠,江潮的时间规律与大海气息相通。
诗酒唱和间不夸景色秀美,心里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但愿今年收成好些。
注释
越王城:冶城,闽越王无诸所筑,俗称无诸城。
水溶溶:形容湖面宽广、湖水荡漾的样子。
与众同:指诗人自己当时是以布衣身份入闽,与百姓同等。
芰荷:荷叶或荷花。
永:永久。
禾黍:稻子。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诗人来到福州西湖,见荷花盛开,为这里的秀美风景而动心,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稻子的收成,由湖水与江潮想到大海,由个人想到国家。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402篇诗文 ► 236条名句
惠州一绝
苏轼〔宋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葛长庚〔宋代〕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