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胡铨 胡铨〔宋代〕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已年过半百,深秋时节仍滞留在偏远的南方地区。内心的愁绪已被眼前的菊花搅得纷乱不堪。更令人怨恨的是那月亮,故意在愁人面前变得如此圆满。
招呼来那些放浪不羁、能诗善酒的狂放朋友。‌酒杯一到手,我们就尽情畅饮,不计其数。我们放声高歌,随意而坐,掀起头巾不拘形迹。酒快醒时,我们的兴致却又转向了痛饮卢仝那样的茶碗。

注释
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
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巾聊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九月十五日。当时秦桧主和,签订和议,向金国称臣,排挤迫害爱国志士。张伯麟愤而在斋壁上题字:“夫差,而(你)忘勾践之杀而父乎?”元夕,张过中贵人(宦官)白谔门,见张灯结彩,取笔题上述字。

参考资料:完善

1、 丰滔·豪放词 珍藏版: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03月

简析

  词的上片说词人在月圆之时,对此良辰美景,难免想起自己的遭遇,流露出年已半百、而长期蹇偃的痛苦;下片转入词人对愁情的自我排解。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词人形象;他愤世嫉俗,满腔不平都暗寓词中,却发之于狂放,是力求排解的表现,语似平淡而诗意深沉。

胡铨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132篇诗文 ► 7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苏轼 苏轼〔宋代〕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苏轼〔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