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伫立长堤
柳永〔宋代〕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久站在长堤上,舒缓的晚风徐徐吹起。暴雨刚刚停歇,放眼望去一片萧条疏阔,堤岸上的万株柳树,掩映着如箭般迅疾的江水,绵延千里。人们或乘车或驾船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追名逐利。想到那些漂泊之人,整日奔波忙碌,哪里察觉家乡已变得愈发遥远。
真没想到,轻率离开了家中的妻室,再难收到她的书信,就这般虚度岁月。无奈我漂泊无定的行踪,加上消沉的病意,近来已然尝尽了为官漂泊的种种滋味。这般心绪,纵然写在香笺上,又能托付给谁寄送呢?就算有孟光那样的贤妻,又怎能理解我,连日来日渐憔悴的苦衷。
注释
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双调六
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便写词人 “伫立长堤”,极目远眺,骤雨初歇的边地,晚风送凉,四下一片萧条冷落,并无可观之景,唯有塞柳依依掩映着急流,朝着千里之外的故土奔涌而去。开篇对边地萧条风光的刻画,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且随着词作层层推进,这份悲凉之感非但没有消减,反而如江河奔涌般连绵不绝,愈发浓烈。
边地已然这般荒凉,世人却仍争相驱车驾舟前来,皆为追名逐利而奔忙不息。此为一悲。
浪迹天涯的游子终日奔波劳碌,不知不觉间,离故乡已是越来越远。词句以 “念” 字领起,“争觉” 二字一转,道出这般心绪:想来游子整日奔走、舟车劳顿,哪里还能察觉家乡正在渐渐远去。一程又一
创作背景
柳永中举(1034年)之后,曾任睦州团练推关、宇航县令、定海(在今浙江)晓峰盐场检察官、泗州判官等微小官职。这首《定风波·伫立长堤》便是他在“宦游”过程中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
参考资料:完善
1、
罗漫. 宋词新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06:52
简析
词的上片描写了宦游之中所见景色和名利之客奔走道路的匆忙,表达出对仕宦生涯的无奈之感;下片侧重写怀人,由长期奔走的艰辛想到在故乡持理家务的妻子。该词以悲凉之情贯穿全篇,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似一层地写尽了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又在悲叹中抒写自己的思归之情,情感深沉而语言朗畅。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戏答元珍
欧阳修〔宋代〕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