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风停了,庭院里的落花已堆积得深厚;帘外,凋落的红花与白花簇拥着堆成一片。须牢记海棠盛开之后,正是令人感伤的暮春时节。
宴罢酒尽,歌声停歇,玉杯已空,青荧的灯火在暗夜中忽明忽暗,渐渐熄灭。梦中的魂灵本就禁不起深藏的幽怨,偏偏又传来一声杜鹃凄厉的啼鸣。
注释
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前奏部分。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好事近》:词牌名,流行于唐代,意为好戏快开始了,即大曲的序曲。又名《钓船笛》、《翠圆枝》、《倚秋千》等。
风定:风停。
深:厚。唐·张泌《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
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
首先值得留意的是,词人抒发伤春心绪,并非先见景物才引发伤感,而是身处闺中时,便敏锐察觉到大自然的细微变化,进而牵动情感波动。“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停便断定 “帘外” 必定落花满地,红白花瓣堆积如簇。这既展现了词人的敏感,也体现出她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注。唐代孟浩然《春晓》诗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韩偓《懒起》诗亦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 这两位诗人对风雨过后花儿的状况都无从知晓,虽有怜花之意,却终究不及李清照这般敏锐。当然,李清照对落花的格外关注,在其潜意识中,
此词在《漱玉词》中不算很有名,很少有选本选录。其写作年代是前期还是后期,写作地点是汴京还是建康,学界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陈祖美认为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她在《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推断此词为赵明诚谢世的翌年即建炎四年(1130年)春天所作;而柯宝成《李清照全集汇校汇编汇评》认为此词为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