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苏辙〔宋代〕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设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听说人在困厄危急时就会呼唤上天,病痛难忍时就会呼唤父母,这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臣虽如草芥般低微,却有急迫恳切的请求,恐怕现在能悲悯我的只有天地和父母了吧。

  臣早年便失去父母,唯有兄长苏轼一人,与臣相依为命。如今私下听闻他获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惶哭喊,担忧他遭遇难以预料的后果。臣私下思忖,苏轼无论居家还是为官,并无大的过错恶行,只是生性愚钝耿直,喜好谈论古今得失,前后上书议论国事,言辞常有不同。陛下圣德宽广,未曾加以谴责。苏轼却性情偏激、思虑疏浅,私下依仗陛下如天地般包容的恩德,不能自我克制敬畏。近年担任杭州通判及密州知州时,他常常触景生情创作诗歌,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为兄轼下狱上书》作于元丰二年(1079年)。这年,何正臣、舒宣、李定等新进官僚从苏轼诗文中摘取词句,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谤讪朝廷”而“包藏祸心”。因此,七月,御史台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作者惊闻其兄获罪下狱后,即写下这篇上书给神宗皇帝,请求以自己的官爵为苏轼赎罪。

参考资料:完善

1、 倪建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辙文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12.第167页

赏析

  《为兄轼下狱上书》是呈给皇帝的书信,作者情意真挚,言辞恳切,希望以真情打动皇帝,祈求圣恩赦免兄长死罪,甚至请求 “乞纳在身之官” 为兄赎罪。全文以情感为脉络贯穿始终,既顾念兄弟情谊,又恪守君臣道义,分寸得当,文字质朴无华。

  上书需阐明理由,否则只凭情感难动圣心。首先,“早失怙恃,兄弟二人,相须为命”,如今唯有他能为兄长求情。其次,兄长苏轼 “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这重任也只能由他承担。文章为求减罪而作,若不先承认苏轼有错,便似抱怨皇帝,反会加重罪责。因此文中先坦言苏轼 “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言谈繁多难免有误;且他 “遇物托兴,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3篇诗文 ► 83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雨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村居

张舜民 张舜民〔宋代〕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一身 一作:百年)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