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香靥深深
柳永〔宋代〕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雅的面庞上嵌着深深的酒窝,身姿娇柔妩媚,这般出众的容貌与高洁的气韵,恰似上天的馈赠。自从与她相识,我既承蒙她悉心照料,也知晓了她深藏的情意与真心。本想在分别前再与她相约欢聚,那样的话,我们定会如深情眷侣般互诉此生承诺。可我又担忧,恩情破碎往往轻易,维系圆满却格外艰难,不禁让我思绪纷繁。
近来她寄给我的信里,不过是几句寻常寒暄,没了往日那般絮语叮咛的亲昵话语。于是我暗自思忖,她定是听了旁人的挑拨,打算辜负从前的海誓山盟。听闻兰台公子宋玉才华横溢,精通辞赋创作。试问,我们的情意本应如楚王与巫山神女般朝暮相伴、相知相悦,可那飘荡的行云,如今又将去往何方?
创作背景
据南宋初年杨湜的《古今词话》记载,柳永曾在江淮爱上一个官妓,临别时相约再见。及柳永来到京师,日久未回,官妓有他心。柳永闻言伤感,遂作此词,并托人寄与官妓。
参考资料:完善
1、
袁行霈.《柳永词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第136页
赏析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词人同一位风尘女子的过往。它抒发怨情的方式,不同于唐人闺怨诗常局限于某一点、某一面或某个瞬间,而是完整呈现了从相知、分离到相思的全过程,叙事性颇为鲜明。
词的上片,侧重回忆往昔的相知与别离。开篇三句描摹初见女子的模样:“香靥深深”是她施了香粉的脸上印着深深酒窝,“姿姿媚媚”显其姿容动人,“雅格奇容天与”道其格调、容貌皆为天赐——词人对她的一见钟情,由此可见。“自识伊来”三句,是对往昔相知相爱的甜蜜追忆,满是幸福感。词人先总述自相识起便得她悉心照料,再点明最难忘的是“会得妖娆心素”——他能读懂她娇媚外表下的真切心意,这份知己之情让他始终铭记。
简析
《击梧桐·香靥深深》是一首婉约词。词的上片介绍词人与这位女子过去的恩情和离别时的约定,表达出对再续前约的担忧;下片则以女子的书信看出她的情感变化,对她的盟约和对自己的忠诚提出了疑问。这首词的精妙在于情感层次的步步加深,将怨望之情娓娓道来,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句句满含着对恋人的深情。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欧阳修〔宋代〕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张孝祥〔宋代〕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留恋处 一作:方留恋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