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姜夔 姜夔〔宋代〕

予女媭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簺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阕。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姐姐家住在沔水之南的山坡旁,左边是太白湖,右边是浩渺的云梦泽。春天时,湖水初涨,碧波荡漾,绵延数千里;到了冬天,湖水退去,沙滩裸露,枯萎的野草直插云霄。丙午年的秋天,我与外甥安有时荡舟采菱,有时举火捕兔,有时在鱼簺下观鱼;我们在山间行走,随口吟咏,自得其乐;有时又登高望远,怅然若失,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带着酒意不停地行走,衣袖灌满迎面而来的清风。原野上秋草一片枯黄,捕食的鹰隼飞落晴空。在夕阳西沉的景况里渐渐生起离别情愫。
琵琶中倾注进了满怀幽怨,伊人在声中亦红颜渐老;梦中到千百个驿站寻觅,却难以传达出内心的情意。当初分离的时候,不如不要急急匆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前的序前半篇写山阳之壮观,后半篇写游赏之快乐,然而末尾笔调突转:“凭虚怅望,因赋是阕。”原来,游赏之乐竟丝毫不能弥补词人心灵的悲伤。序末正是词篇的引子。

  上片由小序”山行野吟”引发出词意,起句写自己带着酒意奔走,秋风满怀,形象地表现出“自适其适”的心绪。“草枯”句紧承首句,大得“天高恁鸟飞”的意趣。此二句极写天地之高旷,便见出词人之“凭虚怅望”,于是由景生情。“销魂”句在夕阳西沉的景况里油然生起离别情愫,极精辟地将情与景、人与宇宙融为一境。原来上二句所写天地之高旷,竟似容不下词人无限之惆怅。词意便很自然地折入到下片表现离恨别绪的抒写中去。起到上勾下连,承前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姜夔此词作于三十二岁,是怀念合肥情事最早的作品之一。其怀人词始于此年,为怀念相识于合肥、妙解音律的一位女子所留。姜夔幼年即住在姐姐家,丙午年(公元1186年)秋天,词人与外甥(名安)在汉阳一带游赏之余,仍不能放下心中思念,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6-1717页

简析

  这首词的序先写山阳之壮观,再抒游赏之快乐,最后点出游赏之乐亦不能弥补词人心灵的悲伤;词的上片写天地之高旷、夕阳之无极,竟似容不下词人无限之惆怅;下片纯是刻划恋人的心态,写相思之深远、伤心之无限。整首词造境诚挚深切,词中极写游赏之适意,既引起词中无可排解的忧伤,又反衬忧伤之沉重。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39篇诗文 ► 55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吕本中〔宋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