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

杜甫 杜甫〔唐代〕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我的昏眼忽然明亮,是因为见到了一处临池的好驿亭。
成片的竹林低附地面一片碧色,高大的柳树伸向半空摇曳着青光。
众多的幽景令人目不暇接,喧哗的人群围观暂住的使臣。
我如能有此作为栖身之处,虽说住在城里也无异于乡间。

注释
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休息的处所。
坰(jiōng):遥远的郊野。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九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是一首五言律诗,写秦州驿亭的美景,使人眼前一亮令人十分兴奋。丛生的竹林让低地一片碧绿,高耸的柳树使天空半边靑蓝。诗中描写远近高低,互相映衬,描写生动,真实可感;既指出“明人眼”的具体原因,更抒发了诗人的称颂赞美之情。正因为有如此美景,这才引起他“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的感叹,从而抒写自己渴望有此家居而不可得的情怀,景中寓情,十分自然。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41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香积寺

王维 王维〔唐代〕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思

李白 李白〔唐代〕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劝学

孟郊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