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岑参 岑参〔唐代〕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原山上的驿路蜿蜒穿行,望去恰似挂在城头;江边的送客亭里,送行人正冒着雨依依惜别。
李判官,等你到了汾水之畔,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是否还如汉武帝时期那般雄伟壮丽?

注释
虢(guó)州:唐属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南。李判官:岑参的友人,名字不详。晋绛:指晋州、绛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韵作此诗的韵脚。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山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
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为送别之作,其开篇描写与虢州城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虢州城多依山而建,北出黄河的驿路需绕经城外西原山,于是便有了“西原驿路挂城头”的画面。此句看似纯然写景:城堞露出一角,远山层层叠叠,驿路在山间蜿蜒,望去宛如挂在城头;实则暗藏叙事,悄悄点出“送行”的核心主题。若将它与下句连贯品读,更能还原出完整的雨中送客场景:除了城、山、驿路的远景,江边的送客亭里,送行人正冒着雨与友人依依惜别。诗人仅靠写景便完成了叙事与抒情,达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正是他在景物摄取、提炼与表达上用心的体现。

  但这首诗并非普通的送别应酬之作,诗人倾注的情感远超出单纯的友人情谊,更藏着对时代的深沉忧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岑参出任虢州长史,其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简析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也勾勒出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后两句感慨遥深,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探问。整首诗情调低沉,感情复杂,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叹息,也含蕴着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纵游淮南

张祜 张祜〔唐代〕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 李白〔唐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卢纶 卢纶〔唐代〕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