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沅江、湘江的江水滔滔不绝,长流不尽;屈原心中的悲愤啊,似水深沉。
傍晚时分,江面秋风骤起,吹进枫树林里,只听得枝叶簌簌作响。

注释
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
何深:多么地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司马迁谈及屈原时曾言:“屈平坚守正道、行为端正,竭尽忠诚与才智侍奉君主,却遭奸佞小人离间,处境堪称困厄。诚信却被猜疑,忠诚反遭诽谤,怎能不心生怨愤呢?”(《史记・屈原列传》)诗人紧扣一个 “怨” 字,以明快却又蕴藉的诗句,抒发对屈原生平与事迹的感慨。​

  沅江、湘江是屈原诗作中时常咏叹的两条河流。《怀沙》中写道:“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亦有:“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诗歌以沅湘开篇,既是借眼前之景起兴,同时也暗含比喻:江水奔流,恰似屈原千年未绝的怨情;诗人的幽愤,又如同沅湘深幽的流水。前一句的 “不尽”,写出怨情的绵长;后一句的 “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三闾庙,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根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诗人经过此地后,睹物思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6
2、 李元洛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4-675

简析

  《过三闾庙》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一首凭吊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此诗前两句以沅湘开篇,首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次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后两句将视线放远,转写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含蕴无尽。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86篇诗文 ► 5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宋之问〔唐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悯农二首

李绅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遣

罗隐 罗隐〔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