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眺
罗隐〔唐代〕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心明。
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靠着古老的城墙边眺望傍晚的晴景,远处的村庄和高大树木渐渐变得清晰明朗。
天空像镜面般全然宁静,大地却像人的心思始终难以平复。
云朵飘向山岭顶端,看似悠闲却总闲不住;溪水在山涧里流淌,显得太过忙碌奔波。
谁能比得上隐居乡村的老者,能不被世事兴衰、个人荣辱所惊扰。
注释
分明:明明;显然。
荣枯:喻人世的盛衰、穷达。
简析
这首诗以古城晚眺为切入点,借暮色中渐显的远村高树铺陈景致,以“天静地不平”的强烈反差隐喻现实矛盾,“云闲水忙”的拟人化笔触更衬出世事纷扰。全诗将写景与议论无缝融合,笔法凝练传神,最终借超脱于荣枯宠辱的庄居老者形象,寄托了作者科举失意后避世隐逸的情志,景、情、理相互呼应,意蕴悠长。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0篇诗文 ► 93条名句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唐代〕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古从军行
李颀〔唐代〕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