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佛法传入中国,到如今已有六百年。
百姓为逃避赋税徭役,有德行的人遁入深山修禅。
官吏不加制止,任由这种情况蔓延。
耕田养蚕的人日渐减少,朝廷也常常错失贤才。
灵师姓皇甫,家世世代代官宦相承。
他从小涉猎诗书史籍,早年就能写文章。
中途仕途不顺,失意后漂泊迁延。
志向放逸不受礼教拘束,意气昂扬挣脱羁绊。
下围棋黑白对弈,生死胜负全凭随机应变。
玩七博游戏全看一掷,喊着“枭”“卢”声中棋子回旋。
比拼诗歌谁能与他为敌,文气浩荡如横持戈矛。
饮酒能喝上百杯,谈笑戏谑思路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贞元二十年(804年)任阳山令期间创作的五言古诗。该诗以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社会影响为背景,通过描绘僧人皇甫灵从贵族子弟转为禅僧的经历,反映唐代佛教盛行导致赋役流失、贤才隐遁的现象
这首诗以顺叙铺陈勾勒灵师形象,其通文墨、善博弈、嗜饮酒的放浪性情与泛舟黔江、历经生死仍从容的历险经历跃然纸上。诗中借“齐民逃赋役”等议论暗抒排佛崇儒之志,将人物事迹与思想倾向自然融合。语言雄健奇崛,“怒水忽中裂”等场景描写险峻跌宕,鲜明体现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特质,兼具叙事张力与思想深度。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5篇诗文 ► 175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