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钻天岭上已然魂魄飞散,判命坡前更是骇人听闻。
侧足于毁坏了的石蹬一步才挪得三分,抬头看,伸手能一把握住天上孤云。
微贱之身哪敢自比富家子弟,判命坡上不死,后福无穷又有几个万石君。
有朝一日归隐后回想今天的可怕情景,理当含笑故乡终老于故乡山林。
注释
判命坡:位于归州东部,山势高险,行人至此有生死难卜之感,故名“判命坡”。
钻天岭:山名,又名“钻天三里”,在归州东部。范成大有《钻天三里》诗云:“钻天三里似千里,四十八盘将奈何。”
骇闻:骇人听闻。
侧足:形容因畏惧而不敢正立。
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凡入蜀的文人们在经历这段艰苦的跋涉时都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也留下了许多篇什佳作。这一首诗就是范成大在淳熙二年(1175)从桂林入蜀时路过判命坡而后写的。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的前四句以陪衬、夸张手法描摹判命坡高峻难攀之状,形象真切,确乎令人“骇闻”。后四句即兴抒情,于诙谐淡泊中,流露出不胜仕途奔波、羁旅行役的烦恼,和期待早日归隐林下的心愿。全诗用语朴素自然,不见刻意经营之迹,但写景逼肖,写情有味。
中国传统诗歌是讲求含蓄的,讲求情感不过分张扬的。大约是诗人所受刺激太大,开篇就从自己的感受写起,直接写自己的惊恐。先写走到判命坡前看到山的感受。没有一字对判命坡的陡峭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用了对比,起笔就写自己过钻天岭时胆战心惊,魂不附体的那种恐怖。钻天岭此名足见其险。判命坡,此名也尽显山之陡峭。写钻天岭之险是为了突出判命坡之险。“更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