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金昌绪〔唐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注释
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称。
莫:不。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7-328
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6
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
简析
《春怨》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第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赠卫八处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