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隗
陈子昂〔唐代〕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非 一作:岂)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生而逢时是最为难得,以往各代并非没有人才。
郭隗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
郭隗(wěi):战国时期人,燕昭王客卿。
逢时:谓遇上好时运。
独:相当于“特”。
历代:以往各代。
非:一作“岂”。
隗君:即郭隗。
亦何:何其,多么。幸:幸运。
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招贤台,相传为燕昭王为礼遇郭隗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时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为随军参军。陈子昂多次进言俱遭排斥,遂登蓟丘览古,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寄好友卢藏用。此为最后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赏析
这首诗写战国时期贤士郭隗有幸受到燕昭王的礼遇,体现了作者对开明盛世的向往、对先贤丰功伟绩的追慕、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普遍遭际。全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全诗的主旨落在开头两句:“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这两句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慨,表明诗人的不得志,非己无才,实乃生不逢时。这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悲愤和辛酸,概括了封建时代许多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悲剧。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更加渴望明主,更加仰慕前贤。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昭王想招揽天下贤士报齐国之仇,首先为郭隗改建了宫馆,并且像对待老师那样地尊敬他。因此诗中说:“
简析
《郭隗》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战国时期贤士郭隗有幸受到燕昭王的礼遇,体现出诗人对开明盛世的向往、对先贤丰功伟绩的追慕、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普遍遭际。全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可说是诗人提倡“兴寄”、“风骨”理论的一次重要实践。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唐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池上二绝
白居易〔唐代〕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天上谣
李贺〔唐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