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苏轼〔宋代〕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黄州谪居五年,即将前往临汝时,曾作《满庭芳》一词,向黄州的父老乡亲告别。抵达南都后,承蒙皇上恩典,准许我返回阳羡定居,便再作了这一篇词作。

回到阳羡故土,脚下是清澈见底的深溪,身旁是高耸入云的青山。即将西沉的夕阳,把住宅东边的遥远天际染得通红。如今我已年过半百,却还没能报答皇上的恩情。回首过往种种,忍不住悲歌慨叹,抚剑抒怀。调转船头,借着长风劈开万里波涛,船行速度快得如同奔马冲下斜坡。
那虚无缥缈的仙境究竟在何处?我一路追寻到银河尽头,织女停下手中的梭子,埋怨道:“你为何不顾狂风巨浪的凶险,长久在人间流连嬉戏?”我转头又问同行的童子:“你腰间挂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思宇·苏轼精品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
2、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苏轼谪居黄州五年后,蒙宋神宗恩典获准返回阳羡定居时所作,既藏着归乡的喜悦与对君恩的感念,更交织着宦海沉浮的倦怠与夙志难酬的深沉怅惘,全词含蓄蕴藉、慷慨悲凉,以浪漫奇幻的想象赋予情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对返回阳羡早有心向往之,二十余岁便萌生卜居此地的念头,此前更曾在词中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的期许。如今“蒙恩放归”,得偿多年心愿,他自然满心欣慰,词的上阕便先铺展这份喜悦——阳羡的清溪水、高山峦,夕阳染红天际的景致,搭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迈笔触,既写归乡的急切与畅快,也暗含对神宗皇帝的感激之情。但这份喜悦并未全然纯粹,“年已半百,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词人对黄州的依恋之情。词的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其达观豪放的性格。这首词情致温厚、属辞雅逸,意象鲜明、宛转含蓄,留恋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送巨山

刘子翚 刘子翚〔宋代〕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敲碎离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