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声子·晚天萧索

柳永 柳永〔宋代〕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的江畔,满是寂寥。我如断蓬般四处飘泊,此刻忽起游兴,便又驾船东行。夜雾刚散,三吴景致尽收眼底。苏州境内的亭台楼阁疏落零星,远不如往昔秀丽。这片曾属夫差的土地上,昔日飘香的花径早已湮没,只空留座座荒凉山岗。繁华旧景已然无迹,唯剩麋鹿呦呦啼叫。
遥想当年,夫差空自运筹帷幄,屡屡挥师征战,只为争霸逞强。江山如画,天际云涛翻涌,江中碧波浩渺,可他纵然威风赫赫,终究不及乘舟远遁的范蠡。翻阅旧时典籍史册,当年的风云变幻、成败兴衰,只剩让人嗟叹感伤。夕阳斜映着无边野草,那愁绪如这草色般绵延不绝,满是苍凉。

注释
双声子:词牌名,该格双片一百零三字。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即兴创作的咏史诗,以深沉意境勾勒历史轮廓,凭苍凉格调叩击兴亡之思,通篇谋篇舒展自如,尽显大家气度。词的上下两片各有侧重,却又浑然一体,从写景入笔,到怀古抒情,最终落脚于千古遗愁,层层递进间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慨叹交织相融。

  上片以景起兴,在萧索的暮色中铺开三吴风光,既描绘出眼前之景,又暗引怀古之思。“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句,开篇便将东游的时间背景与词人的漂泊状态清晰铺陈——薄暮时分,天色带着几分清冷,词人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此时忽生游兴,便驾着兰舟向东而行。紧接着,视线转向眼前景致:“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因姑苏山与姑苏台而闻名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当是柳永入仕后作的雅词,但写作的具体时间已难考定。当时柳永宦游时来到吴国故地苏州,许多古代的一遗迹使他产生了怀古的幽情,此词便是他宦游苏州所做。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词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35页

简析

  《双声子·晚天萧索》是一首怀古词。词的上片写词人暮秋登临时的所见,他登临姑苏台,游览春秋时吴国旧迹;下片侧重写词人的感慨,通过今日的荒凉与当年繁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浓烈的兴亡感。全词笔调雄浑、庄重,与柳永一贯的艳俗的词风截然不同,于萧索荒落的景物中交织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反思,形成一种苍凉浑厚的意境。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有怀苏州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纳凉

秦观 秦观〔宋代〕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