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笑笑你这般杰出不凡又可爱的人,不妨多展笑颜——你一开口笑,便能让满座皆生暖意。
唱至旁人蹙眉处,你偏带笑靥;醉到众人起坐喧哗时,你又轻蹙眉头。无论蹙眉还是展笑,都恰合人心。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格。
子文:即严焕,乾道二年(1166)至五年(1169)通判建康府,与辛弃疾同官。
侍人:侍女,侍妾。
侬:你。江浙一带方言称“你”为“侬”。
嶔(qīn)崎:本是指山的高峻,此喻人骨鲠俊拔,杰出不群。《晋书·桓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阕《浣溪沙》虽为辛弃疾赠侍女笑笑的调笑之作,全篇带俳谐意趣,却绝非无意义的消遣文字,字里行间藏着深刻的价值判断与炽热情怀,更能见出辛弃疾的不凡胸襟。

  上片开篇以吴语“侬”称呼笑笑,既显其吴地出身,也添几分亲切。词人竟用“桓彝嵚崎历落”的典故形容这位侍女——桓彝乃东晋名臣,以磊落不凡著称,用此典赞一介侍女,看似不伦不类,实则暗含深意。彼时辛弃疾在建康任闲职,形同虚设,壮年热血无处安放,心境抑郁,曾在同期《满江红》中慨叹“笑人世苍然无物”,将主和派掌权的满朝公卿视作“无物”。正是这般境遇下,他才会将“嶔崎历落”的评价赋予笑笑:古时侍姬虽也有不凡者,多是如关盼盼、绿珠般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五年(1169)辛弃疾任建康通判时,是辛弃疾在同僚严子文的家宴上,赠给严子文一位名叫“笑笑”的侍姬的调侃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431
2、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325

简析

  词的上片称赞严子文侍女不同流俗,才貌出众,频频发笑,满座粲然,不断带来欢乐和活力;下片写笑笑的颦笑。全词赠妓调笑,巧妙重复“笑”字,俳谐有味,词中写对侍姬这类卑贱女子的赞赏,具备进步的立场;亦表明词人对人好恶以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为标准的,从侧面反映出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苏轼〔宋代〕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迁莺·花不尽

晏殊 晏殊〔宋代〕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玉管·陇首云飞

柳永 柳永〔宋代〕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 一作:立望)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