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将愁不去
纳兰性德〔清代〕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久的愁绪挥之不去,秋日的景致也难以留住。曲折的屏风环绕着幽深的庭院,每日都被风吹雨打。
雨后初晴,篱笆边的菊花初次散发芬芳,人们说今天正是重阳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将愁:长久之愁。
将:长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之云。南朝齐谢朓《七夕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创作背景
容若的这首词是否为一个女子所做,不得而知。或者这根本就不是容若为任何人写的词,而只是他在重阳之时的抒怀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73页
赏析
这首词是重阳时节的感怀之作:绵长的清愁难以排遣,无尽的秋色也留不住时光。屏风掩映的深深庭院里,整日愁风凄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放晴,菊花吐露芬芳,才听闻今日正是重阳佳节。回望天边阴云与暮色中的残叶,心中不由得涌起无限思绪。
与纳兰这首《清平乐》风格相近的,是前辈词人晏殊的同调作品。晏殊身为著名词人,其《清平乐》原文如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的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淡淡的哀愁,语言分寸得当,意境追求含蓄。同样是抒发内心惆怅,纳兰的《清平乐》则更为直白简练,写
简析
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内心的忧愁以及感怀,词人神色清冽地立于窗前,眉头紧锁,无限恨、无限伤;下片描写重阳节来体现词人的思念,那些过往,仿佛还历历在目。全词意蕴深含,幽思惆怅,低徊飘渺,把秋风秋雨、凉云暮叶下的秋思同离愁糅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深埋心底的忧伤。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3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红窗月·燕归花谢
纳兰性德〔清代〕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