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想从前,我与老友在湘江岸边分别。
我的马儿隔着树林不停嘶叫,你的船转过山弯便没了踪影。
如今我的马儿仍沿着旧时道路边嘶边行,而你的船却如闪电般一去不返。
眼前千里江蓠开得正盛,春色满园,可我牵挂的老友,却再也见不到了。

注释
映:遮蔽。
嘶:马鸣。
流电:喻迅速。
江蓠(lí):香草名,又作江离、蘼芜。

参考资料:完善

1、 梁守中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60-162.
2、 吴在庆编选. 刘禹锡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0-11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此年,刘禹锡年近九十的老母去世,他扶柩返洛阳守丧。十一月途经衡阳,突然接到柳宗元的死讯,刘禹锡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竟至“惊号大叫,如得狂病”(《祭柳员外文》)。在这种异常悲痛的心情下,刘禹锡写下这首诗以吊唁好友。

参考资料:完善

1、 梁守中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60-162.

赏析

  作为一首悼友佳作,此诗以“语淡情深”的特质贯穿始终,平实叙述中藏着滚烫的情谊与深切的悲痛。诗前序文巧妙注解了“重至衡阳”的题眼——因五年前诗人曾与友人在此地湘江之畔分别,如今故地重游,“重至”二字便自带时光沉淀的怅惘。

  开篇“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一个“忆”字如丝线牵引,瞬间将诗人的思绪拉回五载之前。湘江岸边的离别场景历历在目,恍惚间竟似昨日刚发生一般,直白的表述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念。

  紧承其后的“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继续铺陈当年的离别画面。诗人彼时或许已暗藏不祥预感,深知此番生离或成永诀,于是久久伫立,目送友人的船帆转过山坳、渐渐消逝,仍不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诗以追忆往昔离别为脉络,借马嘶、帆灭等传神细节,再现了湘江岸边二人依依不舍的场景,暗含当年对别离的怅惘。“流电”一语暗喻友人离世的猝然,将昔日不舍推向今日痛失挚友的沉痛。结尾以千里江蓠的明媚春色反衬“故人今不见”的孤寂,平实叙述中藏着深切情谊,语淡而情深,既凸显了二人友情的深厚,也将悼友的悲恸之情抒发得真挚动人,堪称悼友诗中的佳作。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3篇诗文 ► 5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晚望

高蟾 高蟾〔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帝

杜甫 杜甫〔唐代〕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古木 一作:翠木)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