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出自宋代柳永的《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金。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盈、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台柳之袅娜,似昭阳飞燕之轻柔。多少有钱有势的人,富贵人家的筵会上,都争着以千金之价选她去作陪。只见她回头看了看,音乐开始飘扬,她随之翩翩起舞,似杨柳扶风,身上的佩环也随着舞蹈微微颤动。
突然转入了《霓裳羽衣曲》中节奏急促的段落,她更加施展出自己柔媚轻盈的身段,紧紧地依檀板声而舞。英英一会儿慢舒广袖,一会儿急动莲步,进退之间仪态万方,表情丰富多变,妩媚多姿。看英英之美,何止是倾国倾城,她突然回头的一刹那,足以令万人为之消魂!
注释
英英:不详。当为词人虚拟的歌妓名。
章台,本为汉代长安一条繁华街道名。昭阳燕
赏析
描摹舞蹈的诗词曲作不在少数,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两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杜甫这两句诗,实则化用了《诗经》中的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堪称无一字无渊源。若说杜诗刻画的是刚健豪放的健舞、武舞,柳永此词描摹的便是柔美温婉的软舞、文舞。开篇先写舞者英英 “腰肢软” 的特质,借柳枝的轻柔与赵飞燕 “柔若无骨” 的典故,凸显其舞姿的娇柔。但这软舞并非一味柔缓,急促的节拍骤然响起,檀板声声催迫,舞蹈节奏随之加快。随即 “慢垂霞袖”,这大概是舞蹈过渡中的一处静场与定格,亦是蓄势待发之态,最终化作 “急趋
创作背景
此词实为赠妓而作。为答谢
柳永的深情厚谊,歌妓英英编了一段精彩的舞蹈。练习途中,歌妓因为心急扭伤了腰,她又急又恼,垂泪不止,柳永听闻此事,急忙赶去探望,心下深觉感动。为了安慰她,柳永在她的房中写下这首《柳腰轻》。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馨·柳永词传:秦楼狂客的浅斟低唱·上海:文汇出版社,2013
简析
此词上片描写英英的“腰肢软”,以柳之轻柔与赵飞燕的“柔若无骨”张目,表现舞姿的美妙;下片描写歌舞节奏逐渐加快,舞者随节奏的变化,舞姿神态亦不断变化,不断翻新出奇,令观者目醉神迷。全词章法谨严,秀润清朗,洵为佳作,多方夸饰了歌妓艳丽的形貌和高超的舞蹈、音乐演技。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